Wednesday, 12 October 2011

原來


                               原來





灰。。







         牽掛







         也許

           






Thursday, 18 August 2011

燕菜月餅 (Jelly Mooncake)


記得那一年當我開始製作及售賣燕菜月餅的時候,一位親慼對我説:『阿德,你這是什麽月餅?這樣行得通嗎?』其實他正暗示這種反傳統月餅似乎很難銷售。結果,那次的處男作品銷售量的確差強人意。當時我想,雖然反應不甚理想,至少我有嘗試過。當愛迪生成功發明電燈泡時曾説過:『我找到100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方法。』然而他并沒有説他失敗了100次。後來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讓我不斷自我鼓勵,我有信心,總有一天大家都會接受傳統以外的創意月餅。。

過了幾天因為事物繁忙,也忘了燕菜月餅這回事了。有一天回到家中,母親告知有人預定購燕菜月餅,雖然訂單不多,卻也讓我沾沾自喜,因為這不僅僅表示越來越多人接受創意月餅,也彷彿為我打了支強心針,讓我信心大增,更證明了當初的概念漸漸受到了青睞。

燕菜月餅的概念其實是來自於紅龜布丁,不過餡料的口味就比較多様化。本地糕點是我做為餡料的樣本,然後再加上一些烘培知識就完成了各式各樣的餡料。我開始用蛋糕,炒過的綠豆,椰糖,雞蛋,蜜瓜,Cendol,芋頭,椰槳,紅火龍,玉蜀黍,酸奶,龍眼,Sago等食材。只要略懂烹煮燕菜的基本方式,再加上自己的創意,還有材料的調配就能做出與眾不同的口味了。

製做過程繁雜,步驟也比較多。餡料準備好後,就要開始做皮,皮和餡料最後要融合再一起(聽起來就讓人冒汗)。每一個過程都要小心掌握才能做出漂亮又好吃的燕菜月餅。


如今已經有10年製作燕菜月餅的經驗,當年如果因為那几句話而放棄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了。也許我還要感恩那位親慼的几句話吧。。。其實我想告訴大家,偶爾几句奚落的話反而能夠成為我們的推動力。。。對嗎?


祝大家在這個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幸福圓滿。

Friday, 12 August 2011

椰漿雞蛋糕 (Akok)


想了好久,始終找不到一個更適合它的中文名字。。。馬來同胞稱它為Akok,也許早期因為受到本土華人的喜愛而輾轉成為他們的甜點之一。馬來同胞的Akok分為兩種:鹹与甜,鹹的餡料以香辣牛肉碎為主,甜的与華人的Akok沒有很大的差別,分別在於外形比較大而甜度也比較高。一般上,材料都是很容易獲得,如:椰漿、糖、雞蛋及粘米粉。


Akok的烤模基本上都是用純銅打造的,價錢方面比較昂貴,當時並非每家每戶都能擁有。Akok是人們所喜愛的糕點之一,所以烤模還是一直生產至今。我記得婆婆當年的烤模是馬來鄉村銅製工人所製造的,現在傳承到了母親這一代,以後都會一直延續使用下去,這就是所謂的代代相傳吧!(最後將會成為我家的古董之一)



材料攪拌均勻後,倒入烤模就可以開始烘烤。烘烤的過程是製做Akok最辛苦的階段,因為四周熱氣逼人,加上烘烤時間漫長,往往烘好一爐後,已經累垮了。。。所以Akok不是人人都喜歡製作的糕點。烘烤Akok也非常考驗功力,Akok的賣相美不美,味道好不好,“烤功”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烤模不夠熱,也許烤出來的作品就沒那麼可口了。(雞蛋糕幾乎烤熟的時候,已經香味四溢了)


如果有一天,當你在我家中聞到陣陣撲鼻而來的蛋糕香,那是我媽媽正在烘烤Akok了。


不知不覺,在部落格塗寫也已經一個多月了。。。我會繼續努力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傳統小吃,也會將自己的作品呈現大家眼前。

Thursday, 4 August 2011

糖醬香蕉 (Khing Cheo Choo Tng)


生長在登嘉樓的華人都喜歡使用香蕉作為各種料理的食材。。。在我印象中香蕉甜品的料理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椰汁香蕉(Khing Cheo Pengat),Putu Khing Cheo,Jemput Khing Choo, 香蕉糖水,炸香蕉(Khing Choo Jiang),香蕉鬆糕(Apam Khing Choo)等等。也許還有一些可能還來不及品嚐卻已經從記憶裡消失了。


登嘉樓的香蕉品種可能有一些在其它地方是吃不到的,Pisang Lemak Manis就是其中一種,小小的體型包上了黃澄澄的皮,再加上獨特的香及lemak的味道,小孩們可以一口把它吃完。體型比較大Pisang Raja也是大家所鍾愛的,很香也很甜,很適合作為甜品料理。其它的還有Pisang Kelat Abu,Pisang Nangka, Pisang Beragan,Pisang Putor,Pisang Kelat Siang,Pisang Kelat Keling等。每個不一樣的品種都有它獨特的香味与味道,料理方面也因為口感和甜度的差別而烹調出各式各樣的甜品和小吃,也誕生了獨特的食譜。

我想,人可能也不過如此吧!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和使命,如果不同的人卻扮演相同的角色,這世界還有什麼精彩可言?


我們今天的主角是Pisang Nangka,偏酸是它的特點,所以最適合拿來煮糖醬了。如果要口感更好不妨用半熟的香蕉,吃起來沒有這樣軟,与糖醬配合起來就更完美不過了。做法非常簡單,不如大家試一試吧!

材料:

750gPisang Nangka去皮(切厚片)
200g糖
250ml清水
2-3片的班蘭叶

做法:

1.   將所有的材料一起烹煮(關蓋,大火)至滾。

2.   用中火繼續烹煮至香蕉變黃而糖醬慢慢變得濃稠。

3.   可以趁熱享用,放進冰箱也是不錯的吃法。


我喜歡在熱呼呼的糖醬香蕉上面加一顆大大的雪糕(冷冷、甜甜、熱熱、酸酸)。

注:由於香蕉之中文名稱暫無從翻譯,所以本文一律採用馬來名稱。

Tuesday, 2 August 2011

馬蛋

不曉得各位看了題目會不會一頭霧水或暗自偷笑?馬蛋是一種登嘉樓糕點的名字,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人人都這樣稱呼它。我也從不詢問這個名稱的由來。。。只記得當時年紀還小的我第一次看見馬蛋的時候,就一直嚷着婆婆問道:『婆婆,馬真的會生蛋啊 ?』,婆婆用開玩笑的口吻説:『會啊!而且還很好吃呢!』。當年的唐人街,每當午後就有一些姐姐或婆婆們提着Bakol或Badang的竹籃子叫賣著各式各樣的糕點,馬蛋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時常都會憶起童年在唐人街經歷過的精彩片段,我想這種性格好壞參半吧!曾經讀過一本靈性書籍,書中如此提到《以往的已经過去了,未來的還沒到,當下是個美妙的一刻》。很多時候,幸福明明就在身邊卻總是沒有察覺。其實,只要我們時時刻刻珍惜當下所帶來的美妙時光,又何必為了過往雲煙和未知的未來而煩惱呢?但是人心往往就是如此,常會胡思亂想。。。想從前想未來,然而卻忽略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登嘉樓的土生華人都稱它為馬蛋,也有些人叫它煎堆或椰棗。名稱雖然不一樣但材料方面大約相仿。馬蛋的皮是用蕃薯、糯米粉、糖、水和一點油搓成球狀。煎堆的皮則是用糯米粉、澄面粉、糖与熱水燙熟然後搓成。煎堆的餡料是用紅豆或花生,馬蛋的餡料準備過程卻會比較複雜一些些,用料方面也比較多,如新鮮的白椰絲、純正的椰糖、班藍叶還有綠豆粉。綠豆要先炒過然後舂成粉狀後篩過,椰絲加椰糖和班藍叶一起煮後再洒上綠豆粉烹煮至乾,待涼后分成小糰備用。以個人的喜愛,我覺得馬蛋的皮与餡料在調配方面的層次感會比較強,而口感也比較討好。


用皮包好餡料好后再滾上一層的芝麻,然後就可以放到油鍋裡炸。先用小火開始炸再用大火炸至熟。雖然馬蛋的製造過程步驟比較複雜,但吃起來驚喜相對的比較多。


圓圓的馬蛋讓我想起。。。圓緣圈。

Saturday, 30 July 2011

涼拌木瓜絲 (Rojak Betik)


如果榴蓮是果中之王,山竹是果中之后,那木瓜便是水果中的葯王。有個對自然醫療非常有研究的朋友這樣對我説:『木瓜樹從根莖到葉子都有療效的功能,可說全是寶。而且木瓜果實就含有很高的酵素,越嫩的含量就越高。木瓜種籽還可以幫助解決胃脹氣的問題。。。』,除了這些功能,其實還有很多有關木瓜的好處,因為之前忘了做筆記,所以無法一一說清楚了。木瓜料理倒還可以記得幾樣,如:木瓜花生糕,betik  masak sayur,acar betik,當然還有今天媽媽与我一起合作呈現的涼拌木瓜絲(Rojak Betik)。


在登嘉樓土生土長華人的菜餚普遍上都受到當地馬來同胞飲食文化的影響,從食材到廚房料理再經過味道方面的改良,然后再配合土生華人的口味就演變成獨特的家常菜餚,然後一直傳承到今天,涼拌木瓜絲就是其中之一。

材料方面也是在當地容易尋獲的,如:木瓜、青瓜、黃梨、魚餅。醬汁方面的用料也可以在菜市場買得到,如:新鮮的魚、辣椒、米醋、馬拉煎(Belacan)、魚露(Budu)、椰糖、羅望果水(Air Asam),當然還有糖、鹽与水。


做法很簡單,木瓜刨絲然後浸在水內(*加入一點Kapor"食用白灰")。黃梨切片,青瓜滾切,魚餅預先炸好。醬汁方面,先把新鮮的魚蒸或烤熟,然後把魚肉弄碎加上其它食材然後加入一些水。只要味道夠辣,夠酸,夠甜,就正確了。食用的時候把醬汁淋在木瓜絲、黃梨及青瓜上面,然後在配上魚餅就是一道很美味的涼拌了。


酸酸甜甜辣辣再加上魚餅的涼拌木瓜絲,就像今天的心情般。。。五味雜陳。

*注: 浸入kapor水的木瓜絲口感會比較脆(不加也無妨)。

Wednesday, 27 July 2011

椰香榴槤糯米糰(Pulut Durian)


有一位對榴槤有喜好的朋友问我:『你究竟是不吃榴槤,还是不喜欢吃榴槤?』,其實我有吃,不過少吃。 打从懂事以來,每当榴槤季节來臨,外公家的榴槤簡直多得可以在里里外外堆成一堆堆的榴槤山。我和表弟时常都爬上去玩,偶尔会拨开几粒来吃。可能当时榴槤吃的太多了,所以现在对榴槤的诱惑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

外公是做榴槤糕賣的,而且生意量蛮大,曾经銷售到鄰國新加坡去。我的家和外公家相隔幾間房子,每当榴槤糕快要煮好时,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能传到好几间家,味道真的很香!我尤其喜欢吃黏在铜锅底烧焦的榴槤糕(Kegok),因為特别香和甜。表弟和我都会争着要,偶尔妈妈也会偷偷的收下留给我。想着想着。。。也让我想起了表弟,不知道遠方的他过的好不好?

说也奇怪,不是很愛吃榴槤的我卻偏愛榴槤做的甜品。。。榴槤糕、椰香榴槤糯米团,还有榴槤dodol都是我的最爱。婆婆最愛用榴槤来配饭然后再加上鱼露(Budu)和青瓜。她说:『这是No. 1咯!』,雖然我曾经试过這種吃法,但最後还是喜欢榴槤甜品多一點!

椰香榴槤糯米糰是简单的甜品料理。只有在榴槤季节才吃的到,往往我都喜欢用本地的榴槤来做。本地榴槤比进口榴槤香与甜,最主要还带着一点点的苦味(我最爱带苦的榴槤)。


材料  :

糯米糰部分

600g糯米(浸水 2个小时)
100ml椰浆
适量盐
水的分量加上椰浆只要高过糯米5mm就可


做法:

将以上的材料放进蒸盘一起蒸煮大约30分钟。待凉,然后把糯米分成小团。

椰香榴槤浆


450g榴槤果肉
600g椰浆
800ml清水加2片班兰叶煮沸待凉
150g - 180g 糖
适量盐

1。把糖与盐加入椰浆搅拌至糖溶解,然后加入椰浆。

2。最后加入榴槤果肉,不要把榴槤果肉搅拌太久。

3。享用的时候只需要把浆倒入糯米糰就可以了,如果喜欢吃冷的加上冰块更理想。

注:别忘了这个甜品是用没有煮过的椰浆所以保存期限很短噢!